3G时代短信业务遇市场拐点 SP行业遭受重创
作为主流通信方式之一的手机短信,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,也给通信运营商带来了巨额的收入,手机短信不仅可以传达即时信息,还可以表达祝福,传达一定的文化信息。一些专门编撰、读起来顺口、传达一定文化内容的短信俗称“段子”,成为一个时代特定的文化现象。当通信进入3G时代,新的简洁通信软件及社交软件开始出现,诸如微信、微博之类的“短、平、快”沟通模式是否会使手机短信最终消失?
用户
短信是2G时代的记忆
如今已经用上四核3G手机的小曾甚至觉得,2G手机几乎是“石器时代”。但就在两三年前,他还是时尚的“拇指e族”,每个月发送的短信超过200条。“我从前用的是动感地带的套餐,里面包含的短信特别多。”当手机不断升级,小曾的套餐加载了600M的流量包,无线上网、刷微博、微信等成为时尚年轻人的专属。
“现在只是逢年过节发短信比较多,平时的短信只是偶尔发几条。”3G手机用户都有这样的感慨。
几年前,还有人以编撰短信为职业,一些社会团体、企业也组织过不少短信编撰比赛,短信曾是2G时代的独特文化,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的精神风貌。
3G时代,短信还承担着传递简短即时信息的作用,但很多即时信息的传递,年轻人更乐意使用微信、QQ之类的即时通信工具,作为折射社会文化、朗朗上口的有趣短语,这一功能似乎逐渐被微博之类的社交工具替代。
运营商
短信业务遭遇市场拐点
在全球范围内,随着大量3G智能手机用户转向使用免费即时通信软件和社交软件,运营商从短信业务获得的收入正在减少。电信行业研究咨询机构欧文咨询公司市场近期发布公告预测,至2012年底,全球电信运营商将因此损失230亿美元短信收入。由于传统短信服务向基于互联网的平台让路,到2016年,电信企业损失可能会增加一倍多,达到540亿美元。2010年和2011年,全球运营商损失收入分别为87亿美元和139亿美元。
在国内,三大运营商短信业务受到的冲击也非常明显。以中国移动为例,2010年,中国移动的短信业务收入526.15亿元。2011年更为明显,当年短信和彩信业务收入为464.62亿,比2010年下降11.7%。
有通信行业分析师表示:“尽管未来四年的手机短信市场还会继续成长,但是它很快就会遇到拐点。消费者将倾向于利用市场上越来越多的网络信息服务传送信息,而非使用传统的手机短信。”
QQ、微信、米聊、微博等手机软件正在冲击着短信市场,运营商也调整战略推出了自己的即时通信工具。在“飞信”的基础上,中国移动推出了“飞聊”、中国联通推出了“沃友”、中国电信则推出了“翼聊”。
行业
SP行业受冲击严重
短信业务受到冲击,受其影响的还有与之相配套的短信服务市场,特别是SP手机信息服务商。SP的手机信息服务商借助通信运营商的平台,为手机用户提供短信息资讯类服务。这些信息包括:新闻、旅游、生活、促销、游戏、铃声和图像下载等。
公开财报显示,手机短信服务曾给搜狐、新浪、网易这样的门户网站带来很高的收入。以新浪为例,有报道称短信增值业务占到其总收入的30%左右;而网易宣称在短信方面的投入产出比是1:20,直接收益达1500万元,占全部非广告收入的50%。
随着短信市场遭遇拐点,微信、微博等新的手机软件出现,这些平台,似乎更有发展潜力。
对策
运营商突破单纯管道模式
虽然在一段时间内,短信还是人们必不可少的沟通方式,但科技已经带来传统通信方式的变革,新的利润增长点也将从新的平台诞生。
3G时代,运营商已经把经营重点放到了数据流量上。
在流量经营上,运营商已经开始将流量与内容应用紧密结合起来,而不是单纯的管道提供商。例如中国移动借助3G网络推出了车信通服务,通过3G网络帮助用户对其车辆进行管理和监控,通过短信提供车辆信息服务。又如中国电信推出的天翼视讯业务,提供在线视听、下载等视讯应用,以及照片上传、视频分享等手机互动应用的业务。这些优质内容可以吸引用户,促进流量增长,还可以借助视频网站的巨大客户流量进一步发展用户。
未来,运营商还将尝试打通不同内容提供商之间的平台界限,为用户提供整合的内容应用服务,这样,不仅可以全面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,还会进一步提高运营商在内容合作中的话语权,依据用户的使用情况来选择和调整合作伙伴。
|